行業資訊

農業部將2012定為農業科技促進年

發布日期:2012-01-29 瀏覽次數:2392 【字體:

雖然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未正式公布,但其聚焦農業科技,依靠農業科技創新來發展現代農業的精神已廣為人知。記者今天獲悉,為貫徹落實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農業部決定今年在全國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其中將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新遴選立項100項農業科技項目;對20萬基層農技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培訓,培訓500萬職業農民;建設1萬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等。

2012 年春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農業部編制的《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發布,以供地方參考和進一步細化。《方案》明確了科技促進年活動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根據該方案,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有四大方面主要任務,即: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強化推廣應用,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加強人才培養,提升農業從業者素質;夯實基礎條件,提升農業公共服務能力。

圍繞上述四大任務,《方案》提出一些具體目標,如:加強農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遺傳資源保護,在農業科技前沿和高技術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應用價值的核心技術,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農作物、畜牧、水產新品種,加大節本增效、防災減災、農機農藝融合等技術的攻關與集成配套;重點推出160個主導品種和100項農業科技成果,建立農業科研與推廣的對接機制,實行“專家定點聯系到縣”;對20萬基層農技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培訓,培訓500萬職業農民、合作社管理人員和科技示范戶,開展1億人次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建設1萬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對鄉鎮區域農技推廣機構條件能力建設實行全覆蓋等。

在農業科技促進年中,將開展24 項重點活動,包括實施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推進行動,開展“12316信息進農家”活動,實施防災減災技術推進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科技指導行動等。活動中將促進種業科企合作,建立種業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保護育種家權益,加強種子市場監管,打擊套牌侵權違法行為。

有業內人士指出,很顯然,在促進農業科技發展中,科技育種將受到重點關注。此前“種業新政”的利好將持續發揮效應。

據農業部信息,“十一五”末,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農業科技已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攻堅階段,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科技支撐能力。

根據該部此前發布的《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時期農業科技發展的總目標是:高產優質、輕簡高效、環境友好的技術體系構建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農業人才培養與教育培訓取得顯著成績,科技對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保障能力、對農民增收的支撐能力、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引領能力明顯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5%。

上述《規劃》提出許多具體發展目標,其中就“自主知識產權總量快速增加”這一目標提出:植物新品種權年度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品種權年申請量達到1400件、年授權總量達到1000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超過800件。農業領域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數量不斷增長。

《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將健全法律法規,加強農業科技執法,具體為:修訂《農業技術推廣法》,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修改完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法律法規,健全植物新品種保護及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科技執法工作。

很顯然,中國農業科技發展不能僅靠一個“促進年”。它將是一個持續性的重任。但集中精力突出抓某件事,常常帶來顯著效果,這也是中國特色之一。有農業專家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業部的舉措,傳達出同一個重要信號,已有相關業界為之欣欣然。(法制網北京1月29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