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商務廳工作隊長張仕勇和村兩委干部,看到俺家困難,他們從江淮園藝公司購買了300多棵小南瓜苗,免費給俺家種植,眼下,收獲了4000多斤小南瓜,增收3800余元,還為俺家爭取獎補資金1000元,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該村貧困群眾楊遠洋高興地說。
7月17日上午,筆者來到“葉集區吉鑫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眼前,瓜農們有的在采摘小南瓜,有的在現場銷售小南瓜,每公斤10元。看著瓜農手里攥著一大把鈔票,很喜人。近年來,“六安市葉集區古鑫果蔬種植合作社”,一直以種植小南瓜產業,以助推脫貧攻堅發展小南瓜種植產業為契機,帶動了如本村楊遠洋等20多戶,貧困群眾種植小南瓜,發展產業,脫貧致富。他們依托小南瓜種植,給貧困群眾帶來了大效益。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合興村土地肥沃,緊臨史河,水資源充沛,氣候潮濕,適合小南瓜生長環境。該村古鑫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扶持優勢,乘勢而上,謀求發展,創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該村由于位置優越,幾乎達到“溪水門前過,河水埂邊流,上游到下游,一年淌到頭”。西與葉集平崗、堯嶺隔崗相望,北與三元王店毗鄰,東與洪集雙墩村相交,南與姚李曾墩搭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便捷的區位優勢與交通優勢,為該村發展小南瓜種植產業,扶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鋪墊了一條通向富裕的“黃金大道”。
雪后重建 樹立信心
2018年元月,合作社遭到突如其來的暴雪襲擊,30多畝鋼構大棚,一夜間夷為平地,經濟損失約60萬元。面對這沉重的災害,該村兩委不灰心,不氣餒。為了搞好災后重建,及時恢復生產。該村在省商務廳、葉集農委和鎮扶貧辦的資助下,冒著嚴寒,抗擊冰雪,日夜奮戰,終于經過半個月的鏖戰,30多畝大棚又重新恢復原樣。雪后,大家一邊建大棚,一邊采取把大棚里的瓜苗進行移栽,臨時保溫等多措并舉,提高了瓜苗的成活率,把雪災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拓寬南瓜銷路 搭建電商平臺
該村按照市場運作模式,突出產業扶貧。采用了“村集體+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多方主體合作模式,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共建共享,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貧困戶受益的產業扶貧模式,多渠道打開小南瓜銷路。
據了解,在發展小南瓜特色產業中,今年全村31個大棚產出4萬多斤小南瓜,總收入20余萬元。目前,小南瓜近的銷售到區農委、姚李鎮政府、新星學校和部分愛心企業。遠的大量的銷往合肥紅府、永輝、合家康三家超市,同時還通過郵樂購、菜菜電商公司、飛貓公司等進行電商銷售,實現了產銷兩旺的態勢。根據廳領導安排,截止日前,村里正在安排人手,收集貧困戶和村集體的2000斤小南瓜,預計,很快就可到廳里統一安排銷售。
帶動群眾 入股分紅
據悉,該村千方百計助力于脫貧,他們的做法一是,采取讓20余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每戶入股資金由政府50000元政府貼息貸款,每戶每年過得固定分紅4000元。二就是采取經營收入,20戶貧困群眾利用產業直達資金,每戶擁有一個大棚產權,通過參與經營,每戶實現增收500元。再就是務工收入,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基地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服務,基地按照一定的標準,支付農戶務工報酬,每人每天務工月平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讓他們通過勞動帶動更多的貧困戶順利平穩脫貧。
扶持貧困 助力脫貧
該村貧困戶楊遠洋一家4口人,本人眼睛高度近視,家屬聾啞殘疾,兩個孩子在校讀書,需要照顧,難以外出務工就業,家庭收入較低,就連孩子的書本費也成了問題,一家人盯著三只母雞屁股下蛋賣錢,換點油鹽、日用品等,家里陷入極度貧困。駐村工作隊張仕勇和村兩委干部了解情況后,他們積極引導動員楊遠洋一家發展產業。
今年春季幫他從江淮園藝公司購買小南瓜種苗,還爭取廳里幫扶資金,給他免費發放了300棵露天種植南瓜苗,并幫助他申報領取產業獎補資金1000元。為降低建大棚的成本投入,工作隊長張仕勇就一起動手幫助楊遠洋一家,利用廢棄鋼管搭建大棚,今年他家共建成7個大棚,最近在省廳建設處、電商處幫助下,通過電商將他春季種植的3棚4000斤小南瓜順利銷售了,增收近8000元。此外,他還在合興村產業基地帶動下,發展了6畝稻田養蝦,種植了10畝甜葉菊,并雇傭了2個村民在其大棚務工,現在全家有使不完的勁,他們一家人對未來的脫貧致富,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