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道 “今年我家種了3畝奶油南瓜,現在收獲滿滿。”長豐縣吳山鎮樓西村村民趙桂榮指著自家院子門口堆滿一地的南瓜,激動地告訴記者,政府不僅請專家給予技術指導,還幫她申報了每畝1500元的特色補貼,“明年我準備繼續種(南瓜)啊!”
小小南瓜讓貧困戶初嘗甜頭
趙桂榮因患癌在家,家庭貧困。今年春天,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趙桂榮種了3畝阿根廷奶油南瓜。一直都是種水稻,頭一次種南瓜,夫妻倆心里多少有點忐忑,直到看到豐收的小南瓜堆滿院子,他倆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趙桂榮告訴記者,以前種水稻一畝賺500塊錢左右,現在種奶油南瓜,一畝大概能賺2000塊錢,再加上政府的補貼,今年一畝多賺3000塊錢。
據樓西村黨支部書記陶余川介紹,樓西打造“農場+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采取“一對多”幫扶,比如玉川家庭農場就帶動38戶貧困戶種植奶油南瓜,不僅提供種苗,還給予全程技術指導,更重要的是包銷,貧困戶不愁賣。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
龍頭企業優先解決貧困戶就業
長豐縣吳山鎮江淮園藝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帶動22戶貧困家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江淮園藝副總經理高秀武說,企業對貧困戶做到“四統一”,即: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貧困戶根據自身情況,可以種植江淮園藝自主研發的甜瓜、西瓜、辣椒和南瓜。從供苗到銷售,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
另外,江淮園藝還利用園區優先解決貧困戶就業;對園區大病家庭發放救助金,給園區貧困戶家庭子女發放就學補助金。
在江淮園藝雇傭的20多名工人中,有12人為當地貧困戶,年近60歲的貧困戶李元生便是其中一個。李元生是名聾啞人,由于語言溝通問題,長期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在了解情況后,江淮園藝公司雇傭他從事種植園區田間農事操作工作,每月能有2500元的穩定收入。
“四帶一自”闖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一直以來,長豐縣積極推進“四帶一自”模式,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產業扶貧格局,其中,581家園區、龍頭企業、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等帶動45個重點貧困村及5618戶貧困戶自己從事特色種養業。
長豐縣扶貧辦黨支部書記戴恒利介紹,依托稻蝦共養、草莓瓜果、經果林等優勢特色產業,45個貧困村實施項目102個,項目到村覆蓋率達100%。對于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三無”貧困戶,推進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實現“三無”貧困戶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隨著長豐縣扶貧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成功實現了“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順利轉變,闖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確保了貧困群眾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