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南瓜即通常所說的筍瓜(C.maxina),近幾年由于品質得到改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為此,對近幾年來合肥等地大面積種植筍瓜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現介紹如下:
1、播種期確定
筍瓜喜光、喜溫但不耐高溫,生長適溫在15-29℃,耐寒耐熱性均介于南瓜與西葫蘆之間,春季露地栽培,播種期較南瓜適當提前(合肥地區)。其它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具體對待。早熟栽培,低溫可促進雌花分化,效果顯著,同時,也抑制了雄花的分化,推遲了雄花開放時期,易導致嚴重的花期不遇,落果嚴重。筍瓜膨瓜期遇到長期的高溫,易引發病毒病大流行,產生畸形果。并且伴隨溫度的進一步增高,病情有加重之勢。為了保證坐果期膨瓜期在較適宜的光照、溫度下進行,合肥地區宜在3月20日至4月5日播種(其它地區據當地的光照、溫度情況具體安排播種時間)。清明后播種,植株及果實感染病毒病機率增加。氣候溫暖的年份,可適當提前播種。海南反季節播種應在7月中下旬。
2、育苗
選擇長勢穩定,質粉、味香甜,適于鮮食、加工的品種,如本院最新育成的筍瓜雜交一代壽星、栗晶等。
營養缽或營養土塊育苗,小拱棚覆蓋。溫湯浸種1.5-2.0小時(任其自然冷卻),28-32℃下浸26-32小時即可,芽長0.5-1.0cm播種,種子平放,避免大量帶帽苗的出現。苗齊后及定植前噴800倍植病靈液各1次,防病毒侵染。
3、選地施肥
選擇排灌方便地塊施足基肥,一般每1000m2施基肥:有機肥2000-3000 Kg,餅肥100Kg,三元復合肥45Kg,磷肥50Kg。保肥力差的沙壤土應及時追肥,避免進入膨瓜期土壤供肥不足導致植株早衰。
4、定植
筍瓜幼根木質化速度快,當苗齡1葉(真葉)1心或2葉1心,溫度穩定通過10℃,無霜凍時,即可定植。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4月15日至4月25日定植完畢;遇5℃地溫,持續2-4天不會發生冷害。株距0.45m,行距3m左右,每1000m2植苗約740株,澆透定植水,地膜覆蓋。
5、整枝坐果
筍瓜屬短日照植物,應進行植株調整,滿足其較高的光照要求。一般有兩種整枝方式:一種是單蔓整枝,只留主蔓,其余側蔓長至3-5cm時予以摘除;另一種是雙蔓整枝,5葉摘心,選留基部長勢最旺的兩側蔓。
單蔓整枝比雙蔓整枝栽培密度大,開花坐果期逢持續干旱天氣且無灌溉條件地區,單蔓整枝更可靠,可搶早坐果。在肥水條件較好的條件下,雙蔓整枝,雖坐果略遲,但瓜大,成熟期一致,產量較高。具體選用何種整枝方式,宜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確定,留果一般以第8-12節為宜。在干旱且無灌溉條件地區待第2或3幼果坐穩后,再摘除根瓜,防止空秧。兩種整枝方式均留2果,兼采食嫩瓜的,每株可留3-4果。低溫陰雨天氣,易導致授粉受精不良,可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6、果實保護
6.1 日灼病防治
6月間正值筍瓜膨瓜期,此間光照日趨增強,筍瓜水分含量較小,皮薄,在強烈的直射光照下,易大量發生日灼病,其癥狀是先紅紫后漸白,遇雨產生潰瘍面,喪失商品價值。膨瓜期應設法遮陰,避免陽光直射,在膨瓜中后期,可用青草或瓜葉遮蓋其上,效果良好。
6.2 癩瓜的防治
潮濕的田塊,筍瓜貼地面極易生產大量的瘤狀突起,即使采收前7天下雨,也可導致這種小疙瘩的發生,嚴重影響外觀。此外,病毒浸染,致使瓜皮鼓包,患處皮厚質硬,瓜肉中夾有水浸狀斑塊,致使品質下降,感觀性極差。癩瓜的防治措施有三:一是墊瓜,墊瓜材料應不吸水,不積水;二是選定適宜的播種定植期,避免病毒浸染;三是及時采收,減少在地時間。
6.3 陰陽面的減少措施
膨瓜期將瓜墊高,每隔5-7天將陰面翻起,減少在與地接觸面。最大限度接受光照,保證果肉厚薄一致。紅皮品種可采取吊式栽培,保證著色一致。
7、病蟲害防治
筍瓜長勢強健,少有病害發生。春季栽培,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和葉斑病,其中病毒病對生產影響較大,應根據病情及時防治。前期地下害蟲危害較嚴重,可用敵百蟲拌土施入;潛葉蠅喜食筍瓜葉片,可用蚜清凈或44%速凱乳油防治。藥劑最好交使用,避免兩種以上農藥混用。
8、采收
- 上一篇:無
- 下一篇:南瓜白粉病(單絲殼)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