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淮園藝的瓜菜育種創新基地,育種專家楊中周正在番茄試驗田中,通過觀察分析番茄植株的葉莖和果實性狀,來判斷番茄品種的耐水性和抗病性。想要置番茄于死地的可不止黃化曲葉病。在江淮園藝的抗性鑒定實驗室,一棵棵番茄幼苗看似在安靜生長,其實它們正在與根結線蟲病展開著生死較量。只不過,這場較量是育種專家特意“安排”的。和人一樣,體內有了牽制病毒的抗體,才能無懼病毒的侵擾。育種專家在番茄抗病毒材料篩選試驗中,讓番茄種苗帶病生長,根據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法則,勝出的種苗就擁有了自帶病毒“抗體”的優勢。
針對一些無性繁殖的農作物,育種專家也找到了抵抗病毒的方法。在江淮園藝的育苗溫室內,“西瓜紅”、“紫羅蘭”、“冰淇淋”......每一個番薯品種都擁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些番薯秧可不一般,它們都經過了實驗室的脫毒培養。和番薯一樣,草莓也屬于無性繁殖的農作物。
成百上千個裝有草莓脫毒苗的組織培養瓶在架子上整齊排列著,在培養基的滋養下,草莓脫毒苗正茁壯成長。經檢測,這些從實驗室里走出去的草莓原種苗,身上的帶病率基本為零,遠低于國家10%的標準。等移植到大棚平穩度過“煉苗期”后,這些草莓秧苗將會成為農民的致富法寶。一粒種子從培育到發芽,經歷的不止是與“病魔”的斗爭。育種專家在將種苗安全放心地交給農民之前,還要解決種子“純不純”“優不優”的問題。這樣一來,生物育種技術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科技育種正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從源頭對種苗進行把關和優化,科技育種不僅讓市民的“菜籃子”更加潔凈,也讓農民的“錢袋子”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