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新聞

[我這五年]鄧竹根:讓皖產瓜果飄香世界

發布日期:2017-06-19 瀏覽次數:1406 【字體: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道,興盛、綠優美、愛麗絲、海瑞……6月12日,合肥長豐縣江淮園藝大棚內,這些好聽的名字對應各自的產品“新鮮上市”,來自哥斯達黎加的農業科技人員仔細詢問著瓜菜新品的特性和優勢,鄧竹根邀請他品嘗了抗病銀蜜、五月早等甜瓜、西瓜。當天,科技部組織的國際培訓班來到江淮園藝,鄧竹根和同事們向來訪的20名學員示范、推廣了蔬果的優良新品種和新技術。來到江淮園藝的四年半,鄧竹根工作主場從田間地頭搬到了實驗室,“借助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更好育種。”

  把“親子鑒定”的事交給實驗室

  2013年畢業于安農大植保專業的鄧竹根工作一直沒有“挪過窩”,但方式卻改變很大。“開始來公司是參與大田的傳統育種,2015年公司蓋了新科技樓,有了新的實驗室,我就參與到實驗室的分子育種中來。”該育種方式在安徽從未嘗試過,鄧竹根形容這種育種方式是給瓜菜品種做高精度的“親子鑒定”,保證品種純度的同時也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良。“比如西瓜的純度很重要,我們通過分子純度鑒定對種子的基因進行把關,不純的種子回收后不再投放市場。”這樣的檢測兩三天即可拿到結果,傳統的大田鑒定需要兩三個月。全新推出的抗病銀蜜就是傳統育種加分子育種的產物,保留了原先銀蜜口感、甜度等品質的同時,提升了抗病性,“一季原先只能保證一茬的品質,現在到第三茬葉片也不會失綠。”

  鄧竹根解釋,“在幾千種材料中,篩選出具有抗病基因的種子,讓這些抗病基因的種子重點配組,實現母本與副本雜交。”如此實現對育種的指導。

  科技合作力促安徽農業對外開放

  當天展示出的不僅有適合國外推廣的大宗蔬菜新品種36個,還有適合國內推廣的瓜果、茄果類新優品種116個,適合于家庭觀賞類盆栽蔬菜28個,具有保健功能型蔬菜品種24個。

  這些新優產品和先進技術而今通過對外合作已飄香海外,哥斯達黎加早在2012年就將甜瓜新品帶回國種植,那一年,科技部組織的首屆國際培訓班正式開班,此后六年間,來自24個國家的數百企業負責人、農業技術研究人員來到安徽的江淮園藝了解學習新品新技術。

  省科技廳統計顯示,“十二五”以來,全省共實施各類國際科技合作計劃209項,解決關鍵技術85項,項目累計新增產值48.6億元,利稅8.3億元,創匯6975萬美元,產生了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同時,依托豐富農業資源,近年來我省積極構建農業對外開放平臺,促進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加快農業對外投資步伐,據省農委統計,全省共有20大類、500多個品種出口至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張沛